跨領域學分學程

首頁>跨領域學分學程
學程介紹

學程通過條件

1.應完成12學分之本學程課程。

2.完成要件:

須依學程課程序完成,若未完成,則須隔年重修或重新選擇其他學程。

不須依學程課程序完成,若未完成之課程,得隔年補修,

  補修方式如下:

     學程中同一門課程。

   □經召集人同意,補修學程外之課程抵免。

學程概述 本學程主要以社區營造與培力作為發展主軸,主要因應國內對於社區營造與相關事務之各項能力進行整合型訓練,結合應用社會學系及建築與景觀學系兩系之師資,使原本社區營造事務等軟硬設備與訓練分散的狀況能夠確實進行跨領域的整合,並能提供學生進行場域的實作,也能夠了解一般社區營造該如何進行,並能夠針對社區所面臨的各項問題進行應對,並尋找相關資源與人力進行操作,從調查、分析、評估,最後進行決策的整體操作過程;並透過社會面的映正,去發掘社區中的問題,了解問題的本質與核心;透過實質環境設計面的操作,去解決社區中所面臨的軟硬體設備或是改善的問題;透過整合型的思維,去找尋解決社區營造面臨困難的方法,包含軟硬體設備的改善、社會層面的撫慰、產官學三方資源的導入,都能透過本學程進行了解與實際操作,並結合產學計畫案,讓學生能夠親身參與社區事務,並理解社區,進而確實的達成社區營造的目的。
學程目標

1.學習社區營造與培力的基本知能。

2.學習如何進行社區營造工作。

3.學習如何進行社區調查。

4.學習如何進行社會創新與社區設計。

5.學習如何建構空間調查與敘事。
學程課程

 

課程名稱

學分數

課程屬性

開課老師

個別課程與學程教育目標關聯性及學習進程規劃之說明

大二上(108-1)

社區調查與敘事

3

基礎

進階

劉育成

陳正哲

社區營造工作中的基礎調查與編排,主要結合社會調查分析與空間調查兩個部分,進行實務操作。

大二下(108-2)

社區營造空間理論

2

基礎

進階

李江

社區營造空間理論的基礎,以課堂講授與案例分享為主,讓同學們能初步了解社區營造的基本精神與操作的手法。

大三上(109-1)

社會工作與服務

3

基礎

進階

劉素珍

社區營造中的社會面向操作,並建構社會服務的操作模式。

大三下(109-2)

 

社區設計與社會創新

4

總整課程

劉素珍

陳惠民

本學程之總整課程,主要透過社區設計與社會創新兩主軸進行分組操作,並分別針對同一個社區不同面向進行,最後成果將整合成本學程之成果發表。

課程介紹

課程大綱一

科目名稱

社區調查與敘事

科目代號

 

英文名稱

Narrative and survey for community

開課教師

 劉育成、

陳正哲

授課班別

學士班 學士班進修 碩士班 碩士專班

上課教室

 

學分數/時數

3/3

授課時數

小時

修別

█必修必選選修

上課日期與時間

每周一

□第一節█第二節

█第三節█第四節

辦公室時間

 

A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介紹當今空間專業者面對各種社區的實質環境、社經與文化脈絡,如何進行相關規劃與設計工作。課程主要以分為「相關工具與技術」、「相關規劃與設計理論」以及「國內外相關案例」三大部份,以齊備必要之社區規劃與設計知能。並透過現地調查與踏勘,了解社區的各項事務。

B教學目標

能了解社區規劃與設計之相關定義與內涵。

能熟悉社區規劃與設計之使用工具。

能主動開展相關社區案例之協同合作機會。

能評析社區需求與診斷環境問題。

能應用課程所學提出社區整體規劃及構想方案。

課程大綱二

科目名稱

社區營造空間理論

科目代號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開課教師

李江

授課班別

學士班 學士班進修 碩士班 碩士專班

上課教室

 

學分數/時數

2/2

授課時數

  2小時

修別

必修必選選修

上課日期與時間

每周一

□第一節□第二節

第三節第四節

辦公室時間

 

A課程概述

本課程培養具有理論及實務的能力的學生,能深入社區、文化及產業資源, 提出適合社區實踐的永續發展計畫。探討社區發展如何結合生態議題, 進行在地產業升級, 推動地方品牌行銷, 將作出系統地理解及成功案例掌握。並將探討, 在21世紀的社區發展裡面,如何促進在地公民社群的意識覺醒, 如何能獲得認同以及建構合作機制。培養學生具備提出永續社區發展計畫的專業學養及敏銳度。理論層面, 將著重於社區論述,在全球化的架構之下,社區如何進行重整, 重新獲得文化與生態上的動力。在實務層面,將採用實際歐美計畫案例與國內若干實踐, 以作解說。藉由本課程,訓練研究生對地方的永續發展作實踐,具備創造地方社群永續發展之新契機。

B教學目標

進行社區規劃的理論及實務探討, 包括生態意識結合地方產業升級, 地方品牌規劃管理, 以及地方公民社群管理。

課程大綱三

科目名稱

社會工作與服務

科目代號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and Serves

開課教師

劉素珍

授課班別

學士班 學士班進修 碩士班 碩士專班

上課教室

 

學分數/時數

3/3

授課時數

小時

修別

必修必選選修

上課日期與時間

每周一

□第一節第二節

第三節第四節

辦公室時間

 

A課程概述

本課程乃是社會工作入門的基礎課程,透過課程的帶領,使學生能初步窺探社會工作的全貌,讓學生對於社會工作基本的理念、原則和倫理與主要的工作方法,以及各個主要的服務人口群有一個概括性的瞭解,以激發學生對社會工作領域的興趣,並且協助學生日後在社會工作領域發展的選擇。

B教學目標

認識與瞭解社會工作專業。

能運用社會工作基本的技巧。

認識社會工作實務領域,包含身心障礙、精神醫療、兒少家庭服務、老人服務等社會工作。

增進對社會與人群的關懷。

能以合作的方式完成課堂要求。

養成助人的理念並協助學生做生涯的選擇。

課程大綱四

科目名稱

社區設計與社會創新

科目代號

 

英文名稱

Community design and social innovation

開課教師

 陳惠民、

劉素珍

授課班別

學士班 學士班進修 碩士班 碩士專班

上課教室

 

學分數/時數

4/4

授課時數

4 小時

修別

█必修必選選修

上課日期與時間

每周一

第一節第二節

第三節第四節

辦公室時間

 

A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透過理論的學習並且在實作經驗去運用,核心課程的概念是希望學生能在社會學的視野下,特別是在意識社會變遷的結構因素下,社區中的性別、族群,人口、經濟等變化,以至於了解社區之需求及結構下之社區問題,並且以行動(實踐, praxis)改變之。這種結構性的理解及反思自覺行動是社會行動的基本要素,也是社會行動最重要的因子。課程內容將分為:一、在社會學概念下,檢視社區行動及社會變遷;二、從對社會結構及變遷的分析理解,整合社會正義的價值在社區行動之中;三、從批判的服務學習的角度,引導學生規劃社區的社會行動。社會課程將本課程除了上課教學之外,也將安排社區的參訪及學生之實作,實作部份包括實際的計劃方案的撰寫及行動。

B教學目標

具備整體性思考能力。

了解台灣社會問題及社區問題。

能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在社區工作上。

能了解社區工作評量之方法及評量的核心指標。